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擔任中華會省秘書、傳教策勵委員、聖召策勵、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及聖安多尼會院財務主任。
在普世教會紀念和哀悼主耶穌苦難與死亡的日子裡,我們來觀賞〈聖天使橋上的隱藏版苦路〉系列影片的最後一集,看看最後兩尊天使雕像手中跟耶穌受難有關的刑具和物件:刺傷耶穌肋旁的長矛及長槍上浸滿醋的海綿。我們感謝主耶穌拯救世人的深情大愛,並懇求祂賜予人們力量,勇敢地與祂一同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挑戰,撫平哀傷、失望與死亡。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樞機在今年的復活節文告中,指出復活節是基督的教會慶祝生命戰勝死亡、光明穿透黑暗、修和拉近分歧、希望取代絕望的時期。
教宗在聖週四祝聖聖油彌撒的講道中敦促眾人為司鐸的喜樂祈禱。聖座財產管理局榮休主席卡爾卡尼奧代表教宗主持這台彌撒,宣讀教宗的這篇講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