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將於5月15日冊封殉道者布蘭茲馬神父為聖人

鹽與光

2022年5月15日星期日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3月4日在梵蒂岡主持公開常務御前會議,批准冊封三位真福為聖人。他們分別是:在達豪集中營遭殺害的布蘭馬茲(Tito Brandsma)神父,以及法國修女里維耶(Maria Rivier)和意大利修女耶穌的瑪利亞(Maria di Gesù)。他們的封聖日期是5月15日,冊封大典將在梵蒂岡舉行。屆時,與這三位真福一起榮利聖品的還有另外七位真福,其中一位是富高(Charles De Foucauld)神父,他們的冊封為聖人的法令已在2021年5月3日批准,因信新冠疫情的緣故,當時未能確定冊封日期。因此,教宗5月15日冊封的聖人共十位。
冊封聖人部部長塞梅拉羅(Marcello Semeraro)樞機在3月4日舉行的御前會議,一開始就宣讀了三位真福的名字,並簡短地介紹了他們的生平,他指出,新聖人們「在心中接納了天主的光,每個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把這光傳到世界各地」。塞梅拉羅樞補充說,因他們的代禱而顯的奇跡已獲得普世教會的承認。
(CNS photo/courtesy Titus Brandsma Institute)
在這三位新聖人中,布蘭茲馬神父是加爾默羅會會士、教授和記者,其聖德被普世教會所承認。布蘭茲馬神父於1881年2月23日在荷蘭出生,1935年獲任命為天主教記者協會教會事務監理。在納粹主義時期,他探訪荷蘭天主教新聞編輯部,鼓勵他們抗拒納粹政權。布蘭馬茲神父在1942年1月遭逮捕,同年7月26日在德國達豪集中營被殺害。1985年9月3日,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宣布布蘭茲馬神父為真福、信仰的殉道者,當今教宗方濟各將冊封他為聖人。因他的代禱於2004年在美國顯的奇跡得到確認。
新聖人里維耶修女(Maria Rivier)於1768年12月19日在法國出生。她16個月大的時候從床上摔下來,致使她臀部受傷,在成長中也遇到嚴重問題。到了1774年,她可以拄著拐杖站起來,3年後才完全康復。這疾病給了她一種直覺,就是渴望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天主。里維耶在1786年開辦學校,致力於照顧貧困者和病患。法國大革命期間,儘管修會被關閉,她卻在1796年創立了一個小團體。5年後,該團體取名為獻聖母於聖殿女修會。里維耶修女於1838年2月3日在法國去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在1982年冊封她為真福。
新聖人耶穌的瑪利亞修女(Maria di Gesù)是露德無原罪聖母加布遣女修會創始人。她於1852年10月在意大利巴勒莫出生,1923年1月在奇尼西去世。她一生為病患、被遺棄者、窮人和弱小者服務。

相關資訊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文章:

類別: Highlight, Saint

標籤: Canonization 2022, 聖人, Maria di Gesù, Maria Rivier, Tito Brandsma, 封聖2022

梵蒂岡新聞網提供:弗拉薩蒂和阿庫蒂斯封聖大典及三鐘經祈禱活動【中文直播】

2025年9月5日星期五

鹽與光

教會即將迎來兩位年輕的新聖人,他們是弗拉薩蒂(Pier Giorgio Frassati)和阿庫蒂斯(Carlo Acutis)。教宗良十四世將於9月7日主日在聖伯多祿廣場為他們主持封聖大典,然後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梵蒂岡新聞網中文部將直播實況這件盛事。

教宗良十四世:輔祭引領信友進入彌撒的神聖奧蹟

2025年9月5日星期五

鹽與光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5年8月25日,教宗良十四世於週一在羅馬接見了大約360名來自法國的輔祭,他們在神父與主教們的陪同下,前來參與禧年朝聖。教宗強調,輔祭服務的尊嚴,有助於引導信友進入聖事奧蹟的神聖偉大之中,並鼓勵年輕人以喜樂與熱忱回應在祭台旁的召叫。

《願祢受讚頌》通諭頒布10週年:「和平與希望的種子」生態靈修札記

2025年9月3日星期三

香港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

在迎來2025禧年及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諭頒布十週年之際,我們將共同慶祝2025年受造界時期(9月1日世界關懷受造界祈禱日至10月4日聖方濟亞西西瞻禮)。教宗方濟各延續了歷任教宗對和平與受造界關懷的教導,將今年的主題定為「和平與希望的種子」。《香港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設計了這份靈修札記,希望能陪伴您在日常生活開始生態皈依之旅。

教宗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我渴。」(若 19:28)

2025年9月3日星期三

鹽與光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5年9月3日,教宗良十四世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反思耶穌在十字架上臨終的說話「我渴」與「完成了」,並提醒眾人:「我們的脆弱本身,都可以成為通往天鄉的橋樑。」​​

教宗2025年9月祈禱意向:為我們與一切受造物的關係祈禱

2025年9月3日星期三

鹽與光

教宗良十四世:「願我們在聖方濟的啟發下,可以體驗到我們與一切受造物相互依存,它們蒙天主所愛,也值得我們去愛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