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阿爾巴諾主教座堂主持主日彌撒

鹽與光

2025年7月20日星期日

圖片:Vatican Media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5年7月20日,教宗良十四世在岡道爾夫堡夏宮度過第三個主日,於鄰近的阿爾巴諾聖龐加爵主教座堂(Cathedral of San Pancrazio)主持了常年期第十六主日彌撒。教宗反省了款待、服事與聆聽,強調這些是建立與天主及他人關係的核心要素。

按此閱覽本主日聖言

以下是教宗良十四世主日講道全文:
親愛的兄弟姊妹們:
我非常高興今天能在這座美麗的主教座堂內,一同舉行感恩聖祭。如各位所知,我原本預定於五月十二日來此,但聖神以祂自己的方式行事。不過,我今日能與你們同在,心中感到由衷喜悅。
本著弟兄情誼與基督徒的喜樂之心,我向在場的各位致以親切的問候,並問候樞機、本教區主教,以及在場的各位民政與教會領袖。
在這台感恩聖祭中,今天的讀經一與福音(參閱:創世紀 18:1-10;路加福音 10:38-42)都邀請我們反省款待、服務與聆聽的重要意義。
首先,天主以「三個人」的形象造訪亞巴郎,當時他們在「正午酷熱之時」來到他的帳棚前(參閱:創 18:1-2)。這幅場景不難想像:烈日當空、曠野寂靜、酷暑難耐,三位陌生人前來尋求庇蔭。亞巴郎坐在「帳棚門口」,這是主人應有的位置,而他如何履行這角色,令人動容。
他認出天主臨在於這些來客之中,便立刻起身,奔向前迎接他們,俯伏在地,懇求他們留下。於是,整個場景充滿了生命:午後的寧靜被愛的舉動所充滿,不僅亞巴郎本人,他的妻子撒辣與僕人們也都參與其中。
亞巴郎不再坐著,而是「站在他們旁邊,在樹下」(創 18:8);就在那裡,天主向他宣告了他最渴望聽到的喜訊:「你的妻子撒辣,明年此時要給你生一個兒子」(創 18:10)。
這次相遇的互動,引導我們反思:天主選擇透過「款待」的途徑,進入撒辣與亞巴郎的生命中,並向他們宣告那個他們長久渴望卻已幾乎絕望的恩賜——他們將要有一個孩子。
在過去的許多恩寵時刻中,天主曾臨在於他們生命中,如今祂再次來敲他們的門,祈求他們的款待與信賴。這對年邁的夫婦雖尚未明白即將發生的事,卻仍以積極的態度回應。他們在這神秘來客中認出天主的祝福與臨在,並以手中所有來款待祂:食物、陪伴、服務,以及樹蔭下的安息。
作為回報,他們獲得了一項恩許——新生命與後裔的應許。
雖然處境不同,但福音同樣教導我們認識天主的行事方式。在這裡,耶穌以客人身份來到瑪爾大與瑪利亞的家中。不過這一次,祂不是陌生人,而是來到朋友家中,氣氛也充滿喜樂歡慶。
其中一位姊妹以服務的方式接待祂,另一位則坐在祂腳前,如同門徒聆聽師傅的教導。正如我們所知,當第一位姊妹因事務繁忙而抱怨,盼望得到協助時,耶穌卻邀請她去認識「聆聽」的價值(參閱:路加福音 10:41-42)。
然而,若將這兩種態度視為彼此對立,或試圖比較這兩位婦女的功德,那就失之偏頗了。事實上,服務與聆聽是款待的雙重面向,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與天主的關係應當放在首位。誠然,我們必須以具體行動活出信仰,忠實履行自己在不同生活狀態與聖召中的本分,但在此之前,至關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先默想天主的聖言,聆聽聖神在我們心中所發出的聲音。
為此,我們應當撥出時間進入寧靜:祈禱的時刻、遠離喧囂與干擾的時刻、在天主面前以單純之心自我省思的時刻。這是基督徒生活中一個特別需要重新恢復的層面,不僅對個人與團體而言是一項寶貴的價值,更是在我們這個時代中一項具預言性意義的記號。
我們必須為寂靜騰出空間,為聆聽那位說話並「在暗中看見」的天父騰出空間(參閱:瑪竇福音 6:6)。夏季可以成為一段蒙天主眷顧的時光,讓我們體驗與祂建立關係的美善與重要性,也讓我們變得更開放、更懂得接納他人。
在夏季,我們有更多空閒時間來整理思緒與反省,也有機會旅行、與他人相聚。讓我們善用這段時光,暫時放下忙碌的事務與煩憂,享受片刻的寧靜與沉思;也可以藉此機會前往他處,與他人相見,分享相聚的喜悅——正如我今天在這裡所做的一樣。
讓我們把夏天變成關懷他人的契機,彼此認識、互相扶持、傾聽與勸勉,這些都是愛的具體表現,而這份愛正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的。讓我們懷着勇氣去實踐這些。
如此一來,透過信仰與生活的分享,透過團結互助,我們將推動一種和平的文化,幫助周遭的人跨越分裂與敵意,建立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以及宗教之間的共融。
教宗方濟各曾說:「如果我們希望以喜樂品嚐生命,我們就必須將這兩種態度結合起來:一方面,在耶穌腳前,聆聽祂,因為祂向我們啟示一切的奧秘;另一方面,當祂經過並敲我們的門,以需要片刻休息與手足情誼之友人的面貌顯現時,我們要敏銳而樂於接待。」(三鐘經講話,2019年7月21日)
這些話是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幾個月說的;那段漫長而艱難的經歷,我們至今仍歷歷在目,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這番話的真理與價值。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努力。服事與聆聽並非總是輕而易舉的,它們需要辛勞與犧牲的精神。舉例來說,為了成為忠信又充滿愛的父母,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努力聆聽與服務;同樣,子女也需努力回應父母在家庭與學業上所付出的辛勞。當彼此意見不合時,要理解對方亦需要努力;在有人犯錯時,選擇寬恕也不容易;當有人生病時伸出援手,或在悲傷時彼此安慰,更是需要真誠的付出與耐心。
然而,正是透過這些努力,生命中真正有價值的事物才得以建立;這也是建立堅固而真誠人際關係的唯一途徑。因此,在日常生活的基礎上,天主的國度得以成長,並顯示祂的臨在(參閱路加福音7:18-22)。
聖奧斯定在一次講道中反思瑪爾大與瑪利亞的故事時說:「這兩位婦女象徵著兩種生命:一是現世的生命,另一是未來的生命;一種是勞碌的生命,另一種是安息的生命;一種是困擾的,另一種是蒙福的;一種是短暫的,另一種是永恆的」(《講道集》104篇,第4段)。談及瑪爾大的工作,奧斯定又說:「誰能免於照顧他人的責任呢?誰能從這些工作中得以安息呢?讓我們努力以慈愛的心來完成這些事,並且以無可指責的態度來行事……疲倦終將過去,安息必將來臨,但安息唯有靠努力而得。船隻將啟航,抵達故鄉;然而,唯有靠著船隻才能抵達故鄉」(同上,第6-7段)。
今天,亞巴郎、瑪爾大與瑪利亞提醒我們,聆聽與服務是兩種互補的態度,使我們得以敞開自己與生命,接受主的祝福。他們的榜樣邀請我們和諧地結合默觀與行動、安息與勞苦、寂靜與日常生活的喧囂,以智慧和平衡來面對一切,常以耶穌的慈愛為標準、祂的話語為光明、祂的恩寵為力量的源泉,支撐我們超越自身的能力(參閱斐理伯書 4:13)。
來源:vatican.va


相關文章:

類別: Highlight, Jubilee Year, Pope Leo XIV, Sunday Homily 主日福音分享

標籤: Albano, Cathedral of Albano, 講道, homily, Mass, Pope Leo XIV,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彌撒, 教宗良十四世, 主日彌撒

教宗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難道是我嗎﹖」(谷 14:19)

2025年8月13日星期三

鹽與光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5年8月13日,教宗良十四世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向信友們作出了一個安慰人心的教導:「若我們讓自己被基督的痛苦所觸動,那麼我們便能真正重生。信德並不能使我們免於犯罪的可能,但它始終為我們提供一條出路:即是慈悲之路。」

教宗主持三鐘經祈禱活動:不僅分享物質財物,亦要分享時間、臨在與同理心

2025年8月11日星期一

鹽與光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5年8月10日,教宗良十四世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主日三鐘經祈禱活動時,省思了《路加福音》中的一段經文,並邀請信友自問:他們如何投資自己生命的「寶藏」。

教宗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你們就在那裡為我們預備。」(谷14:15)

2025年8月6日星期三

鹽與光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5年8月6日,教宗良十四世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反思了「預備」這個詞,並指出我們每個人都被邀請在日常生活中為聖體聖事作準備,方法是「卸下負擔,減少要求,停止抱持不切實際的期望。」

教宗在青年禧年慶典守夜祈禱與青年對話

2025年8月5日星期二

鹽與光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5年8月2日,教宗良十四世在羅馬托爾維爾加塔為在場約有一百萬名的青年主持青年禧年慶典守夜祈禱,當中包括聖歌、聖言誦讀,以及朝拜聖體。活動的高潮是一場問答環節,教宗以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和英語,回應三位青年朝聖者所提出的問題,分別關於:友誼、人生選擇,以及如何與耶穌相遇。

教宗良十四世在青年禧年慶典閉幕彌撒後對青年的講話

2025年8月3日星期日

鹽與光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5年8月3日,教宗良十四世在禧年彌撒中,帶領三鐘經祈禱前,向在場一百多萬名青年講話。他藉此機會邀請眾人,為這些禧年日子所獲賜的恩典,向天主獻上無限的感謝。教宗也對兩位青年朝聖者,來自西班牙的瑪利亞與來自埃及的帕絲卡,在羅馬期間因突發健康狀況而不幸去世,表達了深切的哀悼與慰問。此外,教宗也表達了他對加沙、烏克蘭,以及所有生活在戰亂地區的青年們的關懷與團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