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座聖赦院院長解釋禧年大赦的意義

鹽與光

2015年12月8日星期二

blog_1449602058
教宗方濟各欽定從2015年12月8日至2016年11月20日為慈悲特殊禧年。在這慈悲聖年期間,信友可以通過跨越聖門的痛悔標記來獲得禧年大赦。什麼是大赦?大赦指的是在天主前赦免已蒙寬恕的罪過的暫罰(參:《天主教法典》992條)。事實上,任何一項罪,即使獲得了天主的寬恕,依然存有某些殘留。梵蒂岡電台關於禧年大赦採訪了宗座聖赦院院長皮亞琴扎(Mauro Piacenza)樞機,他解釋說:
答:天主的聖潔和愛,與罪的消極性是如此的不協調,以致於罪被赦免後,依然存在殘留;罪過雖得寬恕,但罪罰仍在。大赦的珍貴之處即在與此:我們可以藉著大赦獲得天主的無限慈悲。天主的慈悲能淨化一切,如同神聖的吸塵器那樣,帶走一切塵埃。因此,當一個人在獲得大赦後,就如同是剛剛領過洗一樣,開始了一個新的生活。我們應當作出解釋,幫助信友滿全得大赦的條件。雖然確實存在一些獲得大赦的條件,例如在適當的時間妥當告解,善領聖體,按照教宗的意向祈禱,念一段《天主經》和《信經》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心靈的悔悟,這是在天主和近人面前完美的愛的舉動。因此,我們要在聖年期間聚焦於兩個中心點:修和聖事和大赦。
問:在慈悲禧年期間,聖門成了慈悲的門。您能否談談聖門的意義?
答:在教會建築物中,門始終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怎麼說呢?這需要閱讀《聖若望福音》第十章中耶穌關於祂自己的一番話:「我就是門,誰若經過我進來,必得安全」。這裡指的是從罪惡的狀態過渡到恩寵的狀態。教宗在談論門時指的就是蘊含在耶穌這句話中的神學意義。當然跨越一扇門並不是一個「神奇」舉動,然而我們若為這個舉動賦予內涵,它就成了一種宗教象徵。比方說,我用手指蘸聖水請十字聖號,這不是魔幻的行為,而是相稱於信德的舉動。我相信自己可以藉著聖洗聖事的水與基督契合,自己的小罪將得到赦免。当我們所面對的是天主的慈悲时,「跨越聖門」更是如此。如果我懷著信德、以虔誠之心、思考並對自己說:我要從一種生命過渡到另一種生命,與此同時我在反省中意識到我的衣服或皮膚在塵世之旅中沾染了灰塵,願意進入與福音緊密相連的境界,我就會承認基督是我的門、基督是我的自由,感覺到在心中和耳中迴響著耶穌的那句話:「我就是門,誰若經過我進來,必得安全。」如此,我們就能與教宗方濟各關於門的教導產生共鳴。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相關文章:

類別: Highlight, Jubilee Year, 慈悲禧年

標籤: Jubilee of Mercy, Year of Mercy, 慈悲禧年

教宗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難道是我嗎﹖」(谷 14:19)

2025年8月13日星期三

鹽與光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5年8月13日,教宗良十四世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向信友們作出了一個安慰人心的教導:「若我們讓自己被基督的痛苦所觸動,那麼我們便能真正重生。信德並不能使我們免於犯罪的可能,但它始終為我們提供一條出路:即是慈悲之路。」

教宗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你們就在那裡為我們預備。」(谷14:15)

2025年8月6日星期三

鹽與光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5年8月6日,教宗良十四世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反思了「預備」這個詞,並指出我們每個人都被邀請在日常生活中為聖體聖事作準備,方法是「卸下負擔,減少要求,停止抱持不切實際的期望。」

教宗在青年禧年慶典守夜祈禱與青年對話

2025年8月5日星期二

鹽與光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5年8月2日,教宗良十四世在羅馬托爾維爾加塔為在場約有一百萬名的青年主持青年禧年慶典守夜祈禱,當中包括聖歌、聖言誦讀,以及朝拜聖體。活動的高潮是一場問答環節,教宗以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和英語,回應三位青年朝聖者所提出的問題,分別關於:友誼、人生選擇,以及如何與耶穌相遇。

教宗良十四世在青年禧年慶典閉幕彌撒後對青年的講話

2025年8月3日星期日

鹽與光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5年8月3日,教宗良十四世在禧年彌撒中,帶領三鐘經祈禱前,向在場一百多萬名青年講話。他藉此機會邀請眾人,為這些禧年日子所獲賜的恩典,向天主獻上無限的感謝。教宗也對兩位青年朝聖者,來自西班牙的瑪利亞與來自埃及的帕絲卡,在羅馬期間因突發健康狀況而不幸去世,表達了深切的哀悼與慰問。此外,教宗也表達了他對加沙、烏克蘭,以及所有生活在戰亂地區的青年們的關懷與團結之情。

教宗良十四世主持青年禧年慶典閉幕彌撒

2025年8月3日星期日

鹽與光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5年8月3日,教宗良十四世在羅馬托爾維爾加塔為青年禧年慶典主持閉幕彌撒及三鐘經祈禱活動。教宗勉勵青年:「無論身在何處,都要立志成就偉大事業,追求聖潔,不要輕易妥協。如此,你將看到福音之光每日在你心中和周圍漸漸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