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電台中文節目部邀請了來自兩岸三地的與會青年分享這次經驗,她們分別是中國大陸的任羅莎、香港的陳卓羚和台灣的馮筱嵋。
比利時天主教《第三》週刊在2016年12月7日刊登了教宗方濟各的長篇訪問,內容涉及慈悲禧年、教會的眾議精神、傳媒工作者的責任,以及給司鐸的建議。
2015年8月31日,教宗方濟各透過衛星轉播第一次與美國人舉行了「虛擬接見活勳」。美國廣播公司(ABC)安排這次活動,活動中教宗與美國三個不同城市的人進行了視像會議。教宗透過視像聽了數人的故事,然後發表了信息給在場人士。電視節目將在9月4日星期五於ABC電視頻道廣播。
3月31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大樓的書房內接受比利時青年的採訪,比利時荷蘭語區國家廣播電視台(VRT)於4月3日晚間播送了這段訪談。這次採訪是佛蘭德地區青年牧靈的一個傳播項目;這幾名青年在根特教區主教範洛伊(Lucas Van Looy)的陪同下採訪教宗。青年用英語提問,教宗用意大利語回答。
10月20日(主日)是第87屆世界傳教日。教宗方濟各在5月19日公佈的世界傳教日文告中表示:所有受洗者都受召在各種現實狀況中勇敢地宣講福音。關於教宗的文告和傳教日的重要性,梵蒂岡電台採訪了教廷萬民福音傳播部秘書長韓大輝總主教,他說:
論耶穌會 可見,教宗的靈修支柱是分辨。他的耶穌會士身份以獨特的方式在這方面表達出來。為此,我問他耶穌會如何能為今日教會提供服務,耶穌會的特色是什麼,以及可能冒的風險。 「耶穌會是個處在張力中的團體,它總是徹頭徹尾地處在張力中。耶穌會士是沒有自己的中心的人,耶穌會本身就沒有自己的中心:它的中心是基督和祂的教會。因此,耶穌會若將基督和教會置於中心,它就能為自己生活在邊緣地區找到平衡的兩個基本參照點。相反地,若過於注意自己,將自己當作牢不可破、裝備完好的結構置於中心,那麼就會有感到自信和自滿的危險了。耶穌會必須始終將’Deus semper maior’(天主永遠更大),將尋求天主的光榮作為最重要的事,將吾主基督的真淨配教會和博得我們愛戴的基督君王放在眼前,即使我們是不中用的瓦器,也要將整個人和全部勞苦奉獻給基督。這種張力不斷地將我們從自我提出來。令沒有自己的中心的耶穌會確實強健的,幫助修會更有成效地履行使命的,正是猶如父子和兄弟情誼般的’訴心’這一管道。」… …
本台Fr. Thomas Rosica, 羅思家神父(梵蒂岡英語發言人)就有關”教宗的訪問”接受傳媒訪問: 重溫網址: CNN (English) CBC (English) Fairchild TV (Chinese-Canto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