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鹽與光傳媒資訊】 2025年6月24日上午,教宗良十四世在聖伯多祿大殿接見蒞臨梵蒂岡慶祝禧年的約四千位修生及他們的培育者,並向他們講授一篇有關耶穌聖心與司鐸生活的默想。
以下是教宗良十四世的講話全文:
感謝大家!
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願主的平安與你們同在!
親愛的樞機、主教們,培育者們,特別是親愛的修生們,大家早安!
我非常高興能與你們相會,並感謝你們—所有的修生和培育者—以這麼熱情的方式出席。首先感謝你們的喜樂與熱忱,因為你們以自己的活力,在教會的生活中燃起希望的火焰!
今天,你們不僅是朝聖者,也是希望的見證人:你們以願意投身於聖召這段迷人旅程的方式,向我與眾人見證希望—特別是在這不容易的時代。你們回應召叫,願成為溫良而堅定的福音宣講者,為一個敞開並走出去的傳教教會服務。
我也要用西班牙語說一句話:感謝你們勇敢地接受主的邀請,跟隨祂、做祂的門徒、進入修院。需要勇氣,不要害怕!
你們對召叫的基督說出「是」,以謙遜與勇氣;你們對祂所說的「我在這裡」,正在教會的生命中萌芽,並在必要的分辨與培育旅程中成長。
耶穌,正如你們所知,首先召叫你們與祂以及你們的同伴建立友誼(參閱谷三13),這段經驗將不斷成長,甚至在晉鐸之後也不例外,並涵蓋你們生命的各個層面。事實上,沒有任何一部分的你們是要被捨棄的,而是要在麥粒邏輯中被接納與轉化,好使你們成為快樂的人與神父,成為通往基督的「橋樑」,而非障礙。是的,祂該興盛,我們該衰微,好使我們成為合祂心意的牧者。 [1]
談到耶穌聖心,怎能不提起可敬的教宗方濟各賜給我們的通諭《祂愛了我們》(Dilexit nos)呢?[2]
在你們目前正經歷的這段培育與分辨的時間裡,特別重要的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整個旅程的核心,也就是「心」!修院,不論形式如何,都應是一所「情感的學校」。特別是在今日這個充滿衝突與自戀的社會文化脈絡中,我們更需要學習去愛,並學會像耶穌那樣去愛。[3]
正如基督以人的心去愛,你們也被召叫以基督的心去愛,以耶穌聖心去愛![4] 然而,學習這門愛的藝術,必須從培養內在生活開始,因為天主在那裡對我們說話,也是我們作出最深層決定的地方。但這也是張力與鬥爭的場域(參閱谷七14–23),需要被轉化,使你們整個人性散發福音的芳香。因此,首要的工作就是內在生活的培育。請記得聖奧斯定的邀請,要回到心中,因為在那裡我們會重新發現天主的足跡。
有時我們會害怕下潛至心靈深處,因為那裡也有傷口。不要害怕照顧這些傷口,讓自己被幫助,因為正是這些傷口,使你們能夠陪伴那些在痛苦中的人。沒有內在生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靈修生活,因為天主正是在心中對我們說話。天主在我們的心中說話,我們必須學會傾聽。
這份內在的工作也包含了訓練自己辨認內心運作的能力:不只是那些快速、即時的情緒,更是你們的感受,這些會幫助你們辨識人生的方向。若你們學會認識自己的心,你們就會愈來愈真誠,不需戴上面具。
而進入內心的首選之路就是祈禱:在這個超連結的時代,體驗寂靜與獨處變得越來越困難。若我們無法與祂相遇,我們也無法真正認識自己。
我邀請你們常常祈求聖神,使祂塑造你們一顆柔順的心,能夠感受到天主的臨在,包括透過大自然、藝術、詩歌、文學與音樂的聲音,以及人文科學的話語。[5,6]
在嚴謹的神學學習中,也要以開放心靈去傾聽文化的聲音,例如人工智慧的挑戰、社群媒體的現象。[7] 最重要的是,要像耶穌一樣,去聆聽那些無聲的呼喊——小者、貧者、受壓迫者,以及許多尋找生命意義的年輕人。
如果你們每天都撥出時間靜默、默想和祈禱,善度內心生活,就能學習辨明的藝術。這也是一項重要的功課:學會分辨。年輕的時候,我們內心懷有許多渴望、夢想與抱負,心中常常充滿混亂與疑惑。然而,我們的內在生命應當以聖母瑪利亞為榜樣,成為能夠「珍藏並反覆思量」的一顆心。正如福音作者路加所記(參閱路2:19, 51),要學會 "synballein" (希臘文) ,意即「將生命的片段串連起來」。你們要提防流於膚淺,而應當在祈禱與默想中,把生命的片段聚合起來,並自問:「我正在經歷的事情教導我什麼?它對我的旅程有何啟示?上主正引導我往哪裡去?」[8]
親愛的修生們,願你們有一顆如耶穌一般溫良謙卑的心(參閱瑪十一29)。效法聖保祿宗徒(參閱斐二5起),以基督的心情為己心,好在人的成熟——尤其是情感與人際關係方面——上持續成長。事實上,從修院階段開始,就需要大力推進人性成熟,拒絕一切偽裝與虛假。要常注視耶穌,學習如何將憂傷、恐懼、焦慮與憤慨說出來,並帶到與天主的關係中。危機、限制與脆弱不該被隱藏,它們反而是恩寵與逾越體驗的機會。
在這個充滿忘恩與權力慾望的世界裡,在這個經常以排除邏輯為主的世界裡,你們被召叫去見證基督的感恩與白白施予,見證祂的喜樂與溫柔,見證祂聖心的慈悲。要以接納與陪伴的方式,慷慨而無私地服務,讓聖神在你們領受聖秩之前,先「傅油」你們的人性。
基督的聖心充滿著無限的憐憫:祂是人類的善心撒瑪黎雅人,祂也對我們說:「你去,也照樣做吧!」 (路十37)這份憐憫促使祂為群眾擘開天主聖言與分享之餅(參閱谷六30-44),預示著最後晚餐與十字架的舉動,那時祂將自己作為食糧給予我們。祂對我們說:「你們自己給他們吃的罷!」 (谷六37)意思是,讓你們的生命成為愛的奉獻。
親愛的修生們,教會母親在聖神的引導下,歷來總在尋找最合適的方式來培育聖職人員,依照當地的實況來調整。在這項工作中,你們的責任是什麼?就是永不自我貶抑、不滿足現狀、不做被動接受者,而要熱愛司鐸生活,活在當下,懷抱先知性的心靈展望未來。
我希望這次會晤能幫助你們每一位深化與主的個人對話,並懇求祂使你們越來越能體會基督的心情,祂聖心的心情。那顆心,為你們與全人類跳動著愛!
願你們走得穩、走得好!我以我宗座的降福伴隨你們的旅程。
註釋對照翻譯(繁體中文) :
[3] 參閱同上,第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