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敬禮的起源
九日敬禮是為得到特別的恩寵的祈禱。當一個人在失望中,希望能藉著這種祈禱扭轉而得到恩寵。為何不十天呢?因為天主是十全十美的,我們人類不可能如此,只能以九字來形容人類的不完整。畢達哥拉斯(希臘著名的數學家)和初期教會的隱修士們都認為「九」是人類的數字。希臘和羅馬人有為亡者的九天祈禱,在第九天有特別的儀式,才完成其安葬禮。羅馬人每年也有為其亡者親友的九日禮儀。教會的九日敬禮一個始於耶穌基督,在祂升天之前,祂教導門徒在耶路撒冷等待天主聖神的來臨(宗1:4、14)。這也是向聖神行九日敬禮的開始。至於呼求聖人聖女的九日敬禮始於公元一千年左右,由於他(她)們英勇的行為為教會做了不少轟轟烈烈的事,他們死後被封為聖者,他們的遺體也受人們尊敬,且在他們前行九日敬禮,以得特別恩寵。在十七世紀的西班牙,教會成立了耶穌聖誕節的九日敬禮,此乃象徵耶穌誕生前九個月。同時在法國和意大利,很多城市有他們地方的聖人聖女的九日敬禮。為了限制九日敬禮的濫用,教會當局在1800年時代曾規定且批准某些九日敬禮,至今,32種九日敬禮正式為教會承認。這些九日敬禮可分為四個種類:1.對天主聖三的,例如耶穌聖心和聖神敬禮。2.對聖母瑪利亞方面,這包括花地瑪聖母(1917年)、顯靈聖母(1830年)和瓜達露貝(1531年)。3.對聖人聖女方面,如聖安多尼、聖葛萊蒂、聖女小德蘭、亞西西聖方濟、聖猶達,和聖女露濟亞等。4.對天使方面,這包括聖辣法厄耳、聖彌額爾、聖加俾額爾和護守天使等。耶穌說:「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到;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瑪7:7)九日敬禮就是幫助我們得到恩寵,甚至有時有奇蹟出現的可能。
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養病之際,發表了為4月2日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準備的要理講授稿件。談到稅吏匝凱,教宗敦促信眾即使感到無力改變,也絕對不要失去希望。
教宗在2025的禧年詔書中,為世界呼求希望的恩寵,也邀請世人一同陪伴那些經歷各種困難的弟兄姊妹及弱勢社群。為響應禧年「希望的朝聖者」主題,香港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編製了《城市中的苦路默想》。歡迎下載及網上收看。
國際明愛為援助緬甸大地震災民發出呼籲,該機構的人道主義總監表示正與全球同盟一起動員資源,提供緊急人道救援,並協助重建被這場悲劇摧毀的生活。請大家慷慨捐助!
羅馬時間,2025年4月1日(星期二),聖座新聞室發表了有關教宗方濟各健康狀況的最新消息:教宗方濟各繼續在梵蒂岡寓所聖瑪爾大之家安度雙側肺炎的恢復期。此外,他繼續在辦公桌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