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彷彿是在一塊很大的草地上。那裡有無數的青年:有的打架,有的咒罵。他們所投的石子像雨點似的在空中亂飛。我正想離開那個地方,忽然出現一位女人;她給我說:『你到那些青年們中間工作去吧!』我服從她的命令,朝著那些青年們那裡走去。可是,我能做些甚麼呢?沒有一個可收容他們的地方。我就央求那位女人了。她對我說︰『看!這裡有地方。』說著她指給我看一塊草地。我說:『這裡只有一塊草地。此外,甚麼都沒有。』她回答說:『我的兒子和使徒們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啊!』我就到那塊草地上去工作,講道理、聽告解,教導那些青年。但我發覺若無一處四周有圍牆的地方,和幾間房屋為收容那些無家可歸的青年,不管甚麼工作也沒有用。那位女人便對我說:『你看!』我望了望,只見一間又小又低的聖堂,一個小小的運動場和許多青年。我就繼續工作。但因為那間聖堂太小,我再向她請求。她又給我看一座比方才那間寬大得多的聖堂,旁邊還有一座房屋,我還看到一處種滿了玉米、馬鈴薯、捲心菜和其他疏菜的田園。她又對我說:『都靈城的光榮殉道者亞文道雷和屋大維奧是在這裡壯烈成仁的。就在這塊被他們熱血濺濕和聖化的地方,我要天主受人特別的恭敬』。在那一座宏偉的大聖堂裡面掛著一張橫額,上面用拉丁文寫著幾個大字: “Hic Domus mea, inde gloria mea”。意即:『這是我的家,從這裡將發顯我的光榮。』我於是記著這塊種滿了馬鈴薯和玉米的地方。我很快就發現這正是青年中心外面的那塊田地,從此,我就稱它為「夢境之地」,即現在聖母進教之佑大殿所在的地方。」
「1862 年,我對賈理哀勞神父說:聖母希望我們以『進教之佑』的稱號來恭敬她。因為現在時勢不好、環境惡劣,我們十分需要聖母的幫助和保護公教的信仰。我們要在這裡建一座聖堂,那將是一座雄偉、敬禮聖母的聖堂。我於是選了 Antonio Spezia 工程師來建設這座聖殿。他採用了威尼斯聖佐治大教堂的外牆設計;聖堂的圓頂上有聖母的雕像;兩座鐘樓;在外牆上有八位聖人,而在每個鐘樓上有天使;在外牆的中間有耶穌與兒童的塑像;在下面有聖若瑟和聖類斯。在鐘上面有都靈的主教、聖默示 (Maximus) 和聖方濟沙雷氏主教;外牆正上面,有都靈市的三位殉道者:Solutor, Adventor 和 Octavian。政府官員批准了這個設計,但他們覺得稱它為「進教之佑」大殿卻有些不妥,我照樣讓他們去談論,但我仍堅持用這稱號。我將建築的工程交託給 Charles Buzzetti,他是我在廿年前所遇到的一位磚匠,但現時已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築商了。財務長安琪‧沙維豪神父卻不希望我開始建這聖堂,因為我們沒有錢。但我對他說:『我們在哪個時候是因手上有錢才開始我們的工作呢?我們要讓上天去安排呀!』當 Buzzetti 向我索取首批的建築費時,我將我口袋內所有的錢、八毛錢,都放在他的手中!Buzzetti 驚愕地望著我,但我對他說:『不要怕,聖母會送錢給我的。』她真的送錢給我。當這座宏偉的聖殿於 1868 年落成及祝聖的時候,我清楚地記著:這個聖殿內每一塊磚頭,都代表著聖母所給予的恩寵。當時都靈的報章這樣記載著:這座聖殿是由窮人所建,亦為窮人而建的。」
「當進入大殿後,會立刻注意到聖殿正中的那塊大壁畫。我有著這樣的構思,邀請 Tommaso Lorenzoni 用了三年的時間將它繪畫成畫。讓我向你們解釋吧:聖母站在光耀的雲彩中,她的四周有天使包圍著,尊敬她為母后。她的右手拿著權杖,代表著她的權威;左手抱著耶穌,而耶穌的手而向外伸出的,把恩寵賜給那些恭敬祂母親的人。在她的周圍有宗徒及聖吏們,他們都仰望著這位童貞女。在壁畫的一端繪畫了杜林市,特別見到聖母進教之佑大殿,和背景所見的 Superga 山崗。」
來源: 鮑思高慈幼會聖母進教之佑中華會省 basilicamariaausiliatrice.it「這祭臺原來的地方,是特別為恭敬聖伯多祿、宗徒之長的。我每天早上都在那裡獻彌撒。但當我去世後,被立為真福品時,我的神子 ─ 慈幼會士便將它重建,特別為恭敬我,並將我的遺體安放在一個尊貴的水晶棺木內。你們見到我所穿的那件祭衣,是教宗本篤十五世數年前所送贈的。雕塑家 Cellini 用臘做了我的臉和手。現在,很多朝聖人士不斷繞過這祭臺的後面,靜靜地祈禱。」
國際明愛為援助緬甸大地震災民發出呼籲,該機構的人道主義總監表示正與全球同盟一起動員資源,提供緊急人道救援,並協助重建被這場悲劇摧毀的生活。請大家慷慨捐助!
羅馬時間,2025年4月1日(星期二),聖座新聞室發表了有關教宗方濟各健康狀況的最新消息:教宗方濟各繼續在梵蒂岡寓所聖瑪爾大之家安度雙側肺炎的恢復期。此外,他繼續在辦公桌前工作。
王新亮神父:「主內的兄弟姐妹們,今天的福音很豐富,是一段很好的聖經默想章節。我們今天只看一點,就是這個被治癒的人在人群裡邊不知道誰治好了他,但是在聖殿裡才認出了耶穌。」
在禧年慈悲傳教士慶典的機會上,教宗在一份訊息中指出,成為福音見證者意味著要隨時準備好接納和不斷陪伴那些渴望「以和平的聖神的力量」更新自己生活的人。